IBM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:撤出在我国所有研发工作!
在3月1日这个日子,绝非什么愚人节玩笑,IBM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名字,赫然宣布步入“退休”行列!超过1800名员工,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大连的同事们,突然面临着失业的严峻现实。曾经繁忙的环宇大厦内,办公设备逐一被拆卸,这一幕令人不禁感慨。这位在我国运营了41年的老朋友,就这样告别了舞台。

IBM的此举并非一时冲动,他们明确表示,这是全球战略布局的调整,旨在整合产品开发职能。听起来冠冕堂皇,实则意味着将我国的研究开发工作转移到其他国家。作为中国投资公司,IBM完成了其使命,算是功成身退。至于IBM在中国的其他业务,如云服务、AI销售等,仍将照常运营,无需担忧。
然而,这种“完成使命”的说法,听起来总觉得有些心疼。实际上,早在去年8月,IBM就已经悄然撤出了在我国的所有研发任务,将系统实验室的工作转移至海外。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大规模裁员,员工们心中必然有所不满,赔偿、缓冲期等问题,估计也引发了不少争议。更有员工收到了待岗停职的通知,这无疑让他们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紧张。
IBM的CEO阿文德·克里希纳去年9月亲自确认了这一决策,态度坚决,毫无商量的余地,令人不得不佩服其决心。

事实上,近年来IBM在中国区的表现确实有些“后劲不足”。2023年,我国市场收入下降了近20%,直接影响了亚太地区的整体业绩。到了2024年上半年,销售额更是同比下降了5%,这一数据令人心情沉重。
回顾IBM在中国的历程,自1979年中美建交后,IBM便在我国设立了代表处,198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,1992年成立了中国投资公司。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,IBM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。但从2013年起,业务量开始下滑,许多员工都表示“无事可做”。甚至在2023年,部分员工还被调往印度、东南亚等地。
尽管如此,IBM的咨询业务部门在这几年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,连续五个季度实现盈利。但这或许也意味着,公司内部的调整和裁员将更加严格。据界面新闻报道,今年也计划裁员,这一消息让人心情更加沉重。
总的来说,IBM在中国41年的故事,终究画上了句号。这背后,既有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,也有IBM自身战略调整的原因,更反映了其在华市场竞争力的下降。这场“分手”,对于1800多名员工来说,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。赔偿问题、员工权益保障,这些都是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。
回顾IBM在中国的辉煌与无奈,从初入市场到战略调整,这41年的故事,最终走到了尽头。大家如何看待IBM此次的撤离?是全球化竞争的必然结果,还是IBM自身战略失误?